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焦虑、烦躁、乏味、孤独、抑郁等“心理病毒”也乘虚而入,与居家学习生活相伴而生。为此,长沙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采取系列措施,全面打响防疫“心战场”,阻击疫情“心病毒”。
一、行动迅速,组建专业团队
自疫情发生之初,长沙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迅速行动,组织长沙市一线的心育骨干教师成立我市未成年人疫情期心理危机干预小组,研究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统筹部署中心的心理防疫工作。
二、针对需求,设计调查问卷
我们通过发放《2020年寒假中学生心理现状调查问卷》调查了1264名中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我们也根据收集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的干预方法和辅导措施。

问卷问题“如果你认为你需要开学后的心理辅导,你希望进行哪方面的心理辅导”
三、预防为主,加强科普宣传
为了帮助广大师生及家长在疫情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中心面向全市心理老师进行科普征文,并在长沙市未成年人网站发表了“防疫问答”系列心理健康科普推文,截至目前共发布了15期,包括疫情期的情绪调节、亲子关系、学习管理等多类主题。

部分推文截图(1)

部分推文截图(2)
四、志愿服务,开通咨询热线
中心自1月28日(正月初四)就迅速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放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服务,各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也紧跟着陆续开通网络咨询和电话咨询渠道。截至目前,全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共提供心理援助1021人次,其中包括学生727人次,家长294人次,并对其中10起较严重的危机案例进行了有效干预。

五、凝心聚力,共建网课资源
受疫情影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春季开学时间推迟。各校也根据该通知陆续为录制网课在做准备。为了做好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师资队伍有限、时间紧张、场地受限的情况下,中心组织长沙市的心理老师们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创建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资源包,以达到提升网课质量,资源共享的目的。为保证录课质量,从录制要求、报选课题、指导备课到审核视频,大到整节课的教学环节的确定,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流畅表达和一个标点的恰当运用,市、区心理教研员层层把关,细致指导。截至目前,中心共收到包括情绪调节、生活适应、学习管理、生涯规划等多个模块的录像课共91堂,我们综合对内容、画质、音质审核,推送了其中48堂课到长沙市心理健康平台,选送了其中16堂课作为市教育局“停课不停学”教学视频资源。

长沙市心理健康平台上的网络课程资源(部分)

高新区心理教研员李懿懿老师指导改课

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欧娟执教《我的快乐源泉》收到的课后作业
疫情面前,长沙市的心理老师们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在疫情笼罩的寒冬守护住了长沙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这盏29年不灭的“心灯”,如今春暖花开,我们继续用温暖的坚持,点亮每一个需要呵护的心,愿所有美好如约而至。
来源:长沙教研 编辑:渊仔 校对:刘俊